来自自然界的致命子弹——冰雹


1972年4月14日至20日期间,老天爷一反常态,在北起东北三省,南至粤桂山地,西自陕西、四川盆地,东到黄海、东海之滨,涉及21个省、市、区近300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空,时不时地掀起滚滚乌云,引发电光闪闪,雷声阵阵,狂风大作,滂沱大雨,更可怕的是把大块大块的冰球砸向人间。这种冰球,老百姓称为雹子、冷子、冷蛋等,气象学上则称它为冰雹。

冰雹是指从强烈发展的积雨云中降落下来的固体降水物,它结构坚实,大小不等。气象学中通常把直径在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物称为冰雹,直径2~5毫米的称为冰丸,也叫小冰雹,而把含有液态水较多,结构松软的降水物叫软雹或霰。冰雹的形状也不规则,大多数呈椭球形或球形,但锥形、扁圆形以及不规则的也是常见的。

冰雹诞生在发展强盛的积雨云中,这种云又叫雹云。雹云云层很厚,云内水汽十分丰富,上下对流强烈,云顶可伸至10公里以上的高空,那里非常寒冷,温度可在-20℃~-40℃。云体的下部离地面1公里左右,温度在0℃以上。不难看出,云的中上部主要由冰晶、雪花或过冷水滴组成,而云的下部大多是水滴。在雹云中,上升气流变化无常,时强时弱。当上升气流比较强时,它把云的下部水滴带到云的中上层,水滴便很快变冷,立即凝固成小冰晶。小冰晶下降过程中,跟过冷水滴碰撞后,就在小冰晶身上冻结成为一层不透明的冰核,这就形成了霰——冰雹胚胎。由于雹云中气流升降变化很剧烈,冰雹胚胎也就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在空中上下翻滚着,粘贴更多的过冷水滴,好像滚雪球似的,越滚越大,一旦滚成的大冰雹,重得云中上升气流托不住时,它就一落千丈,从空中摔下来,于是就成了通常百姓所说的“下雹”了。

据计算,雹块从几公里高空落下,直径两厘米的圆形雹块重3.8克,落地速度达20米/秒;直径20厘米的雹块,重3.8公斤,落地速度可达63米/秒,一场冰雹甚至能够降下3亿立方米的冰。如此高速大量的雹块对房屋建筑、农作物、人畜等必然会造成毁灭性的破坏或打击。1788年7月13日,法国遭到冰雹袭击,冰雹约以十几公里的降雹宽度、每小时70公里的速度,先后两次从西南向东北席卷整个法国,道路上积了数十厘米厚的雹块,冰雹所经之处,树枝砸断,庄稼被毁,家畜被击毙,林中走兽灭迹。

可见,冰雹犹如自然界中最致命的“子弹”,难怪人们自古以来就竭力还击。早在中世纪时期,许多人相信教堂的钟声和火炮开火时的声音能够将司管冰雹的神灵吓跑,从而阻止冰雹。几个世纪后,在1896年,一个奥地利葡萄酒生产商用火炮阻止冰雹取得了成功,这一技术被沿用下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意大利人发明了用火箭消灭冰雹的方法。他们希望爆炸会使雹块变松,生成更多的小冰雹,从而减少危险。

人工消雹和防雹,目前基本上有撒播催化剂和爆炸影响两种方法。撒播催化剂,实际上就是向雹云中大量播入人工雹的胚胎,与原有的胚胎竞相“争食”云中有限水汽,致使每个冰雹都长不大,结果它们降落时,要么化成雨滴,要么成为危害较小的小冰雹。爆炸法,实际上改变雹云内的垂直气流,通过爆炸造成的强大冲击波,使雹云中的冰雹相互碰撞,大块的撞碎成小块,从而达到减轻冰雹危害的目的。多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采用火箭、高炮、飞机作业等消雹方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下一条:台风的名字从何而来?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