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课程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
环境监测实验B |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Experiment B |
课程编号 |
ES120345 |
学分 |
1 |
课程类别 |
□核心□必修■任选 □限选 |
执行学期 |
5 |
课程学时 及其分配 |
总学时 |
学时分配 |
16 |
讲授 |
0 |
实验 |
16 |
实习 |
0 |
上机 |
0 |
开课单位 |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科学教研室 |
适用专业 |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工程专业 |
对应培养标准 |
2.2.1发现环境污染问题,正确的描述和分析;2.2.1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验并给出合理的分析报告;2.3.3了解系统的基础上,区分主次与重点;4.3.2 参与或组织环境监测方案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 |
先修课程 |
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 |
教材与参考文献 |
推荐教材: 资源环境学院环境监测课程组编,环境监测实验指导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新气象印务公司,2011 参考教材: [1]环境监测(第四版),奚旦立、孙裕生,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空气和废气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3]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第四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编委会,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
|
|
|
|
|
二、课程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环境监测》理论课的配套实验课,是《环境监测》课程理论教学的深化和补充,具有较强的实践性,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是环境工程类专业学生的必修课。本课程在环境监测学科基本原理的指导下,通过实验加深学生对水和废水监测、空气和废气监测、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土壤质量监测、固体废物监测等课堂教学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环境监测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初步掌握环境监测的一般步骤、掌握常规环境监测指标的分析原理、分析方法和分析技术,通过实验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造性思维与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本课程的先修课程包括分析化学、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环境监测、环境工程微生物等,本课程的学习应在学生掌握一定物理、化学及环境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为本专业工程实践一级和二级项目开展提供理论与研究方法的指导。
三、培养目标与标准
培养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加深学生对环境监测基本知识的理解,掌握环境监测的测定原理,大气、水体、噪声环境中各重点污染指标的监测方法与技术。同时更训练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使学生在实验中掌握环境监测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作风和良好的实验习惯,为今后的工作和深造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
培养标准:本课程具体完成培养方案中以下指标,重点完成指标2.1、2.2、2.3、4.3。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教学要求 |
2. 个人能力、职业能力和态度 |
2.1 工程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2.1.1发现环境污染问题,并能够进行正确的描述和分析,以及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或建议 |
U |
2.2 实验和发现知识的能力 |
2.2.1具有设计和指定实验的策略,按照实验规程进行实验并给出合理的分析报告 |
U |
2.3系统思维 |
2.3.3 在整体了解系统的基础上,区分主次与重点,并找出影响因素; |
U |
4. 企业和社会的构思、设计、实施和运行系统 |
4.3 构思与工程系统 |
4.3.2 参与或组织环境监测方案构思、设计、实现和运行的基本能力。 |
U |
注:该表所列指标可对照培养方案中所列指标来解释。I:介绍,指从教、学活动中、从生活经验和社会经验等多种信息渠道获得知识,侧重知识的获取,没有实训要求。T:讲授,指教、学活动中由教师引导开展的基础测试或练习,匹配有课程讨论、课后研讨等环节。U:运用,指以学生为主导,通过实练而形成的对完成某种任务所必须的活动方式,匹配有课程的三级项目或其它实践环节。
四、实验方式及要求
A、开课后,教师应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性质、任务、要求、实验安排、平时考核内容、期末考试办法、实验守则、实验室安排制度、注意事项等。实验前学生应预习并做好预习报告,教师须对预习报告进行检查。未经预习者不能进行实验。
B、本实验分组进行,一般2人1组。在规定时间内,由学生独立完成,如果出现问题,举手问教师和助教,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实验,不允许只有一人操作,另一人不动手实验。
C、实验结果立刻记入实验报告,经教师或助教检查完毕登记后,整理好实验用具,打扫实验区域卫生后方可离开实验室。
D、实验课后处理实验数据,撰写实验报告,尤其应重点讨论实验过程及结果。第二次上课时提交上次实验报告。
五、实验项目设置与内容
实验课程及编号 |
项 目 序 号 |
实验项目 名 称 |
内容提要 |
实验 学时 |
分组 人 数 |
实验 属性
|
要求
|
环境监测 实验 B |
01 |
废水的物理性质测定 |
1、重量法测定悬浮固体总量 2、浊度的测定 3、色度的测定 4、电导率的测定 |
4 |
2 |
综合 |
必做 |
02 |
废水中氨氮的测定-纳氏试剂比色法 |
1、水样的预处理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滴定法测定水样 |
4 |
2 |
综合 |
选做 |
03 |
水中铬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
1、水样预处理 2、标准曲线绘制 3、水样中铬的测定 |
4 |
2 |
综合 |
选做 |
04 |
水中挥发酚类测定 |
1、水样预处理 2、标准曲线绘制 3、水样中挥发酚类的测定 |
4 |
2 |
综合 |
选做 |
05 |
化学需氧量的测定 |
1、水样预处理 2、重铬酸钾法测定COD |
4 |
2 |
综合 |
必做 |
06 |
生化需氧量(BOD5)的测定 |
1、水样预处理 2、碘量法测定溶解氧 3、五日培养法测定BOD5 |
4 |
2 |
综合 |
必做 |
07 |
环境噪声监测 |
1、设计监测方案 2、采样点布设及采样 3、数据处理 |
2 |
2 |
综合 |
必做 |
08 |
室内空气环境质量监测 |
1、颗粒物采样及气体采样2、重量法分析颗粒物浓度 3、气相色谱法测定苯系物或非甲烷总烃 |
4 |
2 |
综合 |
选做 |
09 |
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测定 |
1、土样样品的制备、处理 2、标准曲线的绘制 3、原子吸收法测定土样中重金属 |
4 |
2 |
综合 |
选做 |
六、学业考核
考核环节 |
考核内容及方式 |
百分比 |
平时考核 |
实验前,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报告;实验过程中,教师巡视学生的实验操作情况;实验结束后,教师批改学生的实验报告后给出平时综合成绩。每一个实验的成绩由以上三个部分组成。 |
70% |
期末考核 |
学期末采取抽签形式,学生任意抽取已做过实验进行操作,并撰写简短的实验报告,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验操作过程及实验报告撰写情况进行评分。 |
30% |